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向碧水告白资深观鸟人:鸟类是湿地生态“晴雨表”武汉鸟类记录已上升至463种

时间:2024-03-10 00:41 点击次数:59

  原标题:向碧水告白资深观鸟人:鸟类是湿地生态“晴雨表”,武汉鸟类记录已上升至463种

  编者按:候鸟在天空欢歌、江豚不时跃出湖面微笑、麋鹿在洲滩芦苇丛中飞奔……这样和谐的生态图景,在长江沿线随处可见。一江碧水,不仅牵系着人间烟火,同样关乎着鱼类、鸟类等动植物的繁衍生息。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近年来长江沿岸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同推动环境治理。在全国两会期间,九派新闻、潇湘晨报、江南都市报、大皖新闻、现代快报开展五省媒体联动特别策划,关注习生态文明思想在长江流域的生动实践,向碧水告白。

  “百湖之城”武汉伴水而生,长江和汉水穿城而过,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交错纵横,全市湿地面积约为16.24万公顷,占区域面积的18.9%,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

  作为“国际湿地城市”,武汉市深入践行习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履行《湿地公约》义务,修复湿地、保护鸟类,恢复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为守护好一城湿地,很多人几十年如一日默默付出,成就了不平凡的故事,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就是其中一位。

  年轻时,颜军崇尚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旅游和户外活动,向往远离人烟的大自然。2003年他在翻看《旅行家》杂志时,看到了一篇介绍在黑龙江扎龙湿地观察丹顶鹤的文章,被照片上优美的丹顶鹤所吸引,于是开始观察鸟类,直至今日。

  提及为何能坚持观鸟近20年时,颜军笑着说:“真的很快乐,它带给我很多乐趣,在观鸟时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能让我放空、忘掉烦恼,获得心灵上的平和。”在观察鸟类活动时反观自身、获得感悟,观鸟通常在户外,还能锻炼身体。

  虽然在欧美等西方国家,野外观鸟活动经过两百余年的发展,已十分成熟,但当时在武汉还属于另类的小众爱好,与颜军同时期开始观鸟的人,最初只有八九名。出于推广观鸟活动和寻找共同爱好者的目的,2007年12月武汉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观鸟分会成立,挂靠于当时的武汉市林业局,属于二级协会,这便是现在的武汉市观鸟协会的前身。

  不断发现新鸟种是观鸟界的普遍“症候”,受此影响,颜军陷入了瓶颈期。因工作和家庭,他无法频繁奔赴全国各地观鸟,但在数年的积累下武汉的鸟类已被其观测得差不多,每次出门都很难看到新鸟种。渐渐的热情消耗殆尽,没有了内驱力,颜军也将观鸟活动慢慢搁置。

  他说:“当时观鸟协会的第一批创始人很多都跟我一样,因为家庭原因或者工作变动,没有那么多时间观鸟,协会的活动停滞了一段时间。毕竟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还是生活,是照顾好家人。”

  两三年后,颜军看了一本名叫《塞尔伯恩博物志》的书,是现代意义上观鸟活动的鼻祖吉尔伯特·怀特写的。塞尔伯恩是英国一个小村庄,离伦敦很近,吉尔伯特·怀特是当地的一位乡村牧师,也是一位博物学家。在他之前,博物学家们大多都着眼于收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千奇百怪的鸟蛋和艳丽夺目的羽毛,然后拿到不同场合相互比较、炫耀。

  怀特自第一次到达塞尔伯恩后,23年来都没有离开过。每天他就在村庄和田野间观察植物的生长、四季的变化,在树林和猎场间寻找蜂鹰、麦鸡和野鸭。他欣赏植物的生长,感受动物的变化,研究生物之间的共生共荣,最后写就了这本被称为“自然类的圣经”的书。

  怀特深度观察自然的方法让颜军受到启发,意识到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观鸟,即每天观察身边的鸟,和它们成为朋友,增加亲近感,从而更加了解它们的生活,感悟其与世界的联系,而不是只知道名字,停留在视觉享受的阶段。于是,他决定重新开始观鸟。

  2016年3月颜军接任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他将自己从《塞尔伯恩博物志》中获得的启发传递给协会中的其他成员。于是大家开始思考,如何集中众多观鸟爱好者的力量,在看好身边的鸟类的同时,为社会做些贡献。

  想法慢慢凝聚成共识:聚集一群分布在武汉三镇的观鸟志愿者,把各自身边一年四季野鸟的种类、数量及变化情况调查清楚,汇总成一幅武汉鸟类分布“绿地图”,为观鸟活动的开展和普及奠定基础,为政府的生态决策提供鸟类方面的数据,也带动更多人关注鸟类和保护生态环境。

  2016年6月,一个涵盖武汉市重要湖泊湿地、郊野林地、中心城区绿岛(公园和大学)的武汉市重点区域鸟类监测项目诞生了。为了保证公益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协会还制定了一整套合理可行的工作规范,将监测点分配到人,保证定期监测活动人员固定、频次足够、线路规范和记录完整。

  “现在我们在整个武汉市设立了七十多个重点区域鸟类监测点,协会中的五十多位老师都有自己的‘自留地’。”他说。

  颜军透露,2016年刚开始重点区域鸟类监测项目时,一年能观测到的越冬候鸟是三四万只,现在一年能观测到十万只。

  为有效跟进项目的进展,观鸟协会每月在“武汉观鸟”微信公众号上发布重点区域鸟类监测月报,总结上月鸟类监测的结果,反映武汉鸟类动态变化。每年编制、出版《武汉重点区域鸟类监测年报》,将鸟类观测大数据浓缩成简明扼要的文字和表格,总结武汉市鸟类的分类与分布信息,研究武汉地区鸟类居留类型。

  “在全国范围,能做到定期发布的公益社团,目前我们是唯一一个。”颜军骄傲地说。

  2019年4月,观鸟协会又开始实施武汉重点区域鸟类及栖息地保护行动,要求志愿者在开展鸟类监测的同时,收集上报威胁鸟类生存的违法线索和破坏鸟类栖息地的证据。安排专职工作人员对志愿者上报的信息进行分类,根据情况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并跟踪处理进展,努力消除。

  颜军告诉九派新闻,观鸟协会有个口号叫“在一起,把有意思变得有意义”,随着协会的发展壮大,重心也从最初的推广观鸟,渐渐转向以志愿者服务的方式,在武汉及周边地区传播野生鸟类知识,提升公众的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开展自然教育、鸟类监测、鸟类研究、鸟类救助和救护,以及鸟类栖息地保护相关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2014年,观鸟协会监测志愿者首次在武汉市三环以内的天兴洲观测到12只越冬候鸟黑鹳,每年冬春季,观鸟协会都会组织会员登洲开展专项调查,至今已连续十年观测并记录到黑鹳种群,且数量逐年增多。

  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黑鹳对栖息地环境要求极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它们在武汉几乎绝迹。根据国际鸟盟(BirdLifeInternational)统计数据,作为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在中国境内的数量约1000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华盛顿公约》。

  为守护连续十年选择天兴洲作为稳定越冬栖息地的候鸟黑鹳,每年黑鹳来天兴洲越冬前,观鸟协会的志愿者们每周都会至少上岛净滩一次,把滩涂上小到烟头,大到水瓶的垃圾全部夹进垃圾袋里。

  随着志愿者们积极宣传和政府部门的逐步引导,净滩护鸟理念正在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在社会上传递。据观鸟协会统计,2022年已经有超过20个社会团体参与净滩活动,参与人数持续增加。

  2020年11月,在观鸟协会的建议下,洪山区在天兴洲洲头划了一道禁行区;2021年3月,市园林和林业局将天兴洲等3处野生鸟类栖息地纳入保护范围,采取了设立车辆限行区域、安装宣传告示牌等保护措施;2021年12月,洪山区人民政府发布禁止令,严禁在天兴洲滩涂内开展经营性行为,严禁进行机动车越野竞技、野外露营、野炊烧烤等。

  与黑鹳同年被观鸟协会会员首次在黄陂府河湿地祁家湾观测到的青头潜鸭,比黑鹳更珍稀。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曾于2019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并判定为极危(CR)保护等级。2020年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境内仅有1500只。

  学界普遍认为,青头潜鸭最南端的繁殖地是河北衡水,武汉只是迁徙过程里的一个中转地。而在观鸟协会的持续不断追踪拍摄和记录下,2015年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物种保护项目负责人理查德·赫伦来武汉调查后确认,武汉是青头潜鸭在全球最南端的繁殖地。至此,青头潜鸭的繁殖地向南推进900千米。

  确认青头潜鸭在府河湿地“安家”后,武汉市湿地保护部门及观鸟协会的相关爱鸟护鸟人士,果断决策退渔还塘,耗资200万元,将祁家湾渔场的433亩池塘打造成青头潜鸭栖息生境恢复示范点。

  2021年11月,由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起草的《青头潜鸭繁殖生境研究与救护实施方案》出炉,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观鸟协会、华中农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共同形成护驾合力,获中央林业改革发展资金支持。“我们在盛夏捡拾青头潜鸭的粪便,交给中国科学院水生所专家研究其生活习性和饮食特点。”颜军介绍,调查结果表明青头潜鸭喜欢栖息在有水草的虾塘,因此栖息生境,尤其是繁殖生境的破坏缺失,是青头潜鸭种群难以维持和恢复的关键因素。

  “现在这里一共有100多只青头潜鸭,放眼望去都是青头潜鸭,可能还有外出撒欢的。”他说。

  作为百湖之城,武汉拥有166个湖泊、165条河流、262座水库,湿地总面积1624.61平方公里,位居内陆副省级城市第一,湿地资源纵横交错、遍布市域。

  但从动物地理学来看,相较于沿海及热带地区,受纬度、气候等自然地理条件以及资源禀赋限制,地处中部内陆的武汉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并且武汉的常住人口已达千万级,是人口密度非常大的城市,生存环境上的人鸟冲突问题不可避免。

  颜军告诉九派新闻,通过调查监测,截至2024年2月,在武汉市发现并记录到的野生鸟类总数上升至463种,今年新增的鸟类有华西柳莺和白头硬尾鸭等珍稀鸟类。

  鸟类是湿地的常客,也是湿地环境的晴雨表,它们的种群多寡、活动状态与当地生态息息相关。因此,鸟类数量的增多意味着武汉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所提高、环境承载力也在不断增强,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水平也越来越高,鸟类能安心在此栖息繁衍。

  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鸟类和生态环境?颜军表示,“鸟不像人可以说话,它们习惯用脚投票,而我们就是它们的传声筒”,要进一步落实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构建生态友好型城市,在城市空间构思中为鸟类等野生动物留出一片区域,成立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提高公众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的观念和意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享绿色发展福利。

  “人类欲望无限地扩张,最后造成的影响还是自己承受,所以我很希望大家都能够慢慢认识到这一点,愿意约束自己,以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鸟类等野生动物,为它们做出一点让步,这看起来是一个小的让步,但最终受益的其实是我们自己。”他说。

  在颜军眼里,鸟类是地球上最迷人的生物,它们千姿百态、聪明伶俐、适应性强,非常擅长观察人和环境的变化,并能根据这些变化调整自己的生存方式。其实鸟类和人类有很多共通的地方,比如不同的鸟类有不同的生活习性和性格,有的是胆大凶猛的掠食者,有的是机敏守卫的藏匿者。

  鸟类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相同,都是通过色彩和声音,而不是像其他哺乳动物,通过气味。“现在观鸟已成为我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了”,他说。

  颜军是2018年度全国“志愿者护飞行动”先进个人、2019年度武汉市最美志愿者。谈及为何能坚持观鸟、从事鸟类保护公益事业近20年,他表示,自己和协会只是时代进步的过程中很渺小的存在,正是由于国家对“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加入,才能坚持开展鸟类监测与研究和保护鸟类栖息地等相关活动。

Copyright © 2026 奇亿娱乐注册-平台登录地址-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倾城娱乐注册 倾城娱乐登录 倾城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