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三则网络爆款新闻带来的启发

时间:2023-07-20 05:24 点击次数:176

  在全媒体语境下,传统纸媒的优势受到冲击,文字也日趋碎片化,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有温度、有热度,更有传播“能见度”的新闻,达到纸媒与新媒体同频共振,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如此方能吸引广大读者和网友的眼球,使新闻传播达到乘积效应,这也是媒体人践行“四力”的具体实践。

  下面结合《金华晚报》推出的三则网络爆款新闻,简单阐述推进媒体融合传播所作出的探索。

  作为记者,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也就是说要有“火眼金睛”的本领,用真心感受现实生活中的善人善举,为读者带去有温度的好新闻。捕捉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核心事实是新闻创优的方法之一。

  今年6月3日,《金华晚报》女记者董金姣在金华市婺城区蒋堂小学采访时,意外发现该校女生厕所里上下两层的纸巾盒里,除了放有卷纸,还放了卫生巾。

  记者敏锐地觉得这是一个值得深挖的新闻。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六年级女生。学生们大方地说,早就发现了厕所里的秘密,忘了带卫生巾的时候,就会取来用。学校的贴心之举,也给女学生们传递了一个信息:女孩子来例假是一件正常又自然的事,不需要害羞。

  接着,记者又采访了蒋堂小学校长韩峰。韩峰原是金师附小副校长,3年前任蒋堂小学校长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改造厕所。就在改造厕所的过程中,他想到高年级女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可能需要用到卫生巾,便提议有关老师落实该想法。

  记者采访到第一手材料后,经过认真思考,从学校推出的暖心举措着手,马上成稿,第一时间在晚报新媒体平台推出。接着又以简洁明了的标题“蒋堂小学在女厕里放了卫生巾”在《金华晚报》刊发消息。果然,一石激击起千层浪,《金华晚报》新媒体平台率先推出的报道火遍全网,引发网友热议,并引来全国众多媒体关注。《中国妇女报》、央视网、人民资讯、澎湃新闻、《潇湘晨报》、九派新闻、教育信息速报等众多媒体平台纷纷跟进报道。《中国妇女报》在微博发布后,还上了微博热搜。据浙江在线舆情中心监控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这则新闻的微博相关线。

  网上的评论里,更是一片褒奖声。“这样挺好的,这是社会的进步,望在全国推广。”“非常好,很多偏远地区的女孩不知道有例假这回事”。“真是好老师,女生进入青春期还不太懂,大人不注意沟通的话,就只能由老师来做这个事了”。

  此举还引发了一大批女性的回忆潮,她们写下了自己第一次面对月经的懵懂和慌乱。“我那时候裤子弄脏了,怕人发现,就靠着墙走路”。“我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根本没有生理知识,第一次来月经是在坐火车时,不敢对别人说,自己用手帕垫着。如果我当时有这样的校长,学校也有现今的经济条件,就不用经历这些了”。“我读小学时啥也不知道,我妈也没有跟我说,还好那时候是女班主任,她发现了我的情况,然后让另外一个女生把她的卫生巾给我,真的太感谢了……”

  之后,《金华晚报》根据网络发酵进度,又连续推出三篇后续报道,更是将这则暖新闻推向了高潮。

  记者每天要接触大量的新闻素材,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挖掘有“料”的新闻,这是体现记者“沙里淘金”的真功夫。

  今年初,“浙江好人榜”名单揭晓,兰溪人姚宝熙入选,成为榜单上助人为乐的表率。《金华晚报》记者看到信息后,初步了解到,今年近90高龄的姚宝熙是兰江街道姚村人,在外乡贤。他虽久居外地,但一直心系家乡。10多年来,他先后为兰溪及姚村的公益事业捐出自己的毕生积蓄,捐款累计超1500万元。他先后捐赠100万元用于兰溪一中搬迁;2004年,他以“木寸”的名字匿名累计捐款达450多万元建设兰溪市老年宫;2007年,他在村里设立了助学教育基金30万元帮助困难学子;他先后捐资1000万元重修祠堂,转建成农村文化礼堂。他造福乡邻,逢年过节慷慨解囊,资助姚村的困难群众。

  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省吃俭用捐了1500万元为家乡做公益事业,这是何等了不起的善举。晚报记者立即作了深入采访,并以“自奉甚俭的‘木寸’ 反哺家乡1500万”为题,在纸媒和新媒体平台作了立体式传播。

  报道推出后,同样引起了央视等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姚宝熙的助人为乐精神,很快得到广大读者和网友的好评。微博相关线。

  新闻贵在“新”,应把握好“时度效”,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传统纸媒在传播速度上赶不上新媒体,要想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则要在抢新闻和发布新闻的速度上求快。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各地口罩紧缺。2020年2月下旬,晚报记者获悉金华本地一家做胸罩的企业,通过立项将在3月初跨界生产一次性防护口罩。记者立即采访了这家企业的董事长,抢先在晚报官方微信平台,以标题“胸罩改口罩,日产100万只!请为金华制造点赞、加油!”率先做了推送。第二天的《金华晚报》也同时作了报道。

  通过以上三则新闻的传播效应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那些新闻事件本身既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又充满了正能量,这样的新闻更容易引起广大读者、网友的共鸣。

  如今,媒体格局和传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自媒体纷纷登场,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现实面前,对于传统媒体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习总书记指出,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新闻从业人员只有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践行“四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思考一:从《蒋堂小学在女厕里放了卫生巾》这则新闻可看出,一是如果当初记者看到女厕所里的“秘密”时,没有多年记者从业经历练就的敏锐洞察力,就不会去挖掘这条新闻,而是把这个学校的暖心做法给忽视了;二是如果这则新闻只通过纸媒加以呈现,没有纸媒与新媒体互为端口作深入的立体融合报道,同样就不会成为后来的爆款新闻。合而为一是增强新闻传播力的有效手段。

  思考二:从《自奉甚俭的“木寸”反哺家乡1500万》这则新闻可看出,记者要做个有心人,什么新闻是大众所关心的,什么新闻是符合时代精神,值得大力宣扬的,这需要记者有“慧眼识珠”的过硬本领。

  思考三:从《胸罩改口罩,日产100万只!请为金华制造点赞、加油!》这则新闻可看出,记者要广交朋友,要当“顺风耳”,要有获知新闻源的多种渠道。当获知新闻素材后,要马上对新闻是否有价值作出判断,同时要第一时间深入基层,用脚步丈量土地,沉下心去采访,并把新闻立体式传播出去。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记者在当下不仅要践行“四力”,而且要坚持“移动优先”原则,有好的新闻首先要通过新媒体平台第一时间发布出去,再通过纸媒刊发,达到纸媒与新媒体同频共振,网上网下与读者、网友互动,使新闻传播得更快更远,达到较好的传播力。记者只有深入到被采访对象的工作、生活中去,与采访对象交心交朋友,用心用情才能抓到像姚宝熙这样有血有肉且丰满的人物新闻。在传播时代正能量的同时,使新闻有了热度,从而发挥新闻舆论引导人、教育人的作用。

  记者用自己的所闻所感,讲述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做有温度、有热度,更有“能见度”的新闻,是新闻从业人员尤其是晚报人所要追求的。

Copyright © 2026 奇亿娱乐注册-平台登录地址-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倾城娱乐注册 倾城娱乐登录 倾城娱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