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2022年八大国际事件

时间:2023-12-27 17:02 点击次数:175

  即将过去的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俄乌军事冲突、通胀高企及经济衰退等多重危机叠发,充满不确定性。这一年,全球供应链受到地缘政治因素和疫情持续的破坏,导致多国通胀问题加剧。这一年,新冠疫情防控迎来大转折。随着疫苗的接种,多国放松疫情管控,国际边境重新开放。这一年,世界人口突破80亿大关,但随之而来的是多国人口增长停滞、出生率暴跌的难题。这一年,美国对中国升级科技“脱钩”,加大芯片封锁与围堵。埃隆·马斯克接管推特(Twitter)引发新一轮科技企业政治和经济影响力扩展的讨论。这一年,拉美左转势头继续强化。洪都拉斯、哥伦比亚和古巴均迎来由左翼掌权。其中,哥伦比亚迎来首位左翼总统。这一年,也有多位标志性时代人物离世,包括伊丽莎白二世和戈尔巴乔夫。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暗杀也震惊了国际社会。以下是今年八个主要的国际事件,它们对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在2023年仍将延续。

  今年最剧烈的国际事件莫过于俄乌战争。2月24日,俄罗斯以“去纳粹化”为借口,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战事之初,令俄罗斯和美西方意外的是,乌克兰抵抗俄军守住了基辅,并在随后借助西方军事和情报援助进行反击,促使战事持续至今。期间,俄罗斯调整作战策略,将作战重心转向乌东地区,占领顿巴斯地区。从9月开始,乌克兰在乌东北部城市哈尔科夫(Kharkiv)的反攻中取得胜利。1个月后,乌军夺回了东部城市赫尔松(Kherson),并将反攻目标转向克里米亚。作为回应,俄罗斯开始袭击乌克兰境内关键基础设施。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俄军已讨论过如何在乌克兰使用战术核武器。12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核战争的风险正在逐步上升,俄罗斯将核武器看作自卫的工具,是用来反击的武器。

  对于这场战争,中印等国保持了中立立场,拉美及非洲国家也未配合西方。美国则希望通过制裁削弱俄罗斯经济和军事能力。通过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美国强化了对北约的控制,拜登政府借此修复了特朗普时期受损的美欧关系,巩固了跨大西洋盟友体系。乌克兰则继续倒向北约。瑞典和芬兰也将加入北约。这场战争加剧了国际能源危机、全球通胀压力、粮食短缺危机及供应链的混乱局面。美西方幕后多次施压泽连斯基和俄罗斯对话,但泽连斯基立场坚决,拒绝与俄罗斯谈判。截止11月,这场战争已经导致700多万人离开乌克兰,双方各有数十万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月19日表示,俄乌近期无望举行和谈,但他希望乌克兰能在2023年实现和平。12月,泽连斯基闪电到访美国并在国会发表演讲、俄罗斯官员到访北京、法德等国领导人也对俄乌战事发声,国际社会对促成俄乌谈判基本达成共识。

  从年初推出印太战略到下半年推出国安战略,2022年拜登政府对美中关系进行新的战略定位,调整了“竞争、对抗、合作”的三分法定位,转向“投资、结盟和竞争”的战略表述,并立下了在十年内“竞赢”的战略目标。最具标志性的政策转变是10月7日拜登政府宣布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AI)和半导体技术对中国的新出口管制政策,升级了技术竞争。与此同时,拜登政府通过澳英美“奥库斯”(AUKUS)机制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及芯片联盟,继续打造各种小圈子,激化了有关“新冷战”的讨论。中国坚决反对美国单方面的定位,也坚持反对新冷战。拜登的单边主义和“美国优先”政策也让盟友心生疑虑。拜登在芯片领域逼迫日韩、以色列等盟友选边站的努力,尚未见成效。

  拜登今年继续保留了大部分对华高额关税,继续在南海争端中选边偏袒菲律宾等国,并通过国内基建领域的万亿美元投资和价值观及盟邦外交积累所谓的美国“竞争优势”。8月份,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中国台湾地区,中国外交部宣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11月巴厘岛元首峰会,双边关系得以缓解。两国承诺在气候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开展合作。

  2022年以来,美国、英国等西方经济体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胀水平不断攀升并长时间维持在历史高位,达到40年来的最高值(9%至10%)。不同国家和地区高通胀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不同。比如,美国高通胀主要是需求侧驱动,多年宽松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加上美国政府在疫情三年中大量超发货币、加大政府开支、刺激经济,包括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现金补贴。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应对通胀;欧洲国家的高通胀则是供给侧驱动所指,比如俄乌战争和美西方对俄制裁导致的能源供应收缩,加上新冠疫情和俄乌战争对全球供应链的破坏,导致能源和粮食价格上涨。很多分析认为,美联储激进加息为美国经济前景埋下衰退隐患,有可能导致美国经济在2023年或2024年出现衰退。但美联储和其他国家央行希望能够“软着陆”,即使它们成功,高利率也会给贫穷国家带来债务危机。高通胀和经济困境也促使亚欧一些国家出现工人罢工和抗议活动。全球经济困境在2023年仍将延续。

  得益于疫苗的接种,全球逐渐放宽了疫情防控举措。今年2月开始,比利时、葡萄牙、德国、荷兰、奥地利和马耳他等欧洲多国开始放松防疫限制措施。英国在2月下旬提前结束英格兰所有剩余防疫限制措施,包括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人员须自我隔离的规定。从今年6月开始,法国、菲律宾、泰国等国加速放松疫情管控举措,包括恢复旅游业和餐饮业等领域的商业活动。9月开始,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以及日本、韩国宣布放松管控,提振经济。11月11日,中国政府发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世界卫生组织12月2日表示,奥密克戎毒株仍在全球广泛传播,目前还没到宣布新冠大流行紧急阶段结束的时候。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2月14日在日内瓦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他希望在2023年的某个时候,世卫组织能够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是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受俄乌战争和能源危机的双重影响,拜登在2022年7月访问了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和沙特阿拉伯。这也是他担任美国总统后的首次中东之行。但在2021年阿富汗撤军乱局后,拜登此次中东外交“再接触”成果有限。拜登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劝说沙特增产石油,以此缓解美国国内通胀压力,拜登为此还在人权问题上向沙特做出了让步。但美方的要求全部被沙特拒绝。10月5日,沙特主导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宣布新冠疫情以来的最大力度减产,这是对拜登中东外交的一次羞辱。白宫随后威胁称,将重新审视与沙特阿拉伯的关系,评估是否符合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但是,无论美方如何调整,沙特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在乌克兰、伊朗核和人权等问题上同美国的分歧短期内不会发生改变。

  ▲2022年7月17日,拜登在中东访问期间与海湾国家、埃及、伊拉克和约旦各国领导人合影。

  虽然沙特和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国家在安全和防务层面仍会依赖美军的保护,包括接受美国的培训和武器设备,但美国决策者已经无法像过去那样理所当然地要求这些国家听从美国号令行事。和积极在俄乌之间斡旋的土耳其一样,海湾阿拉伯国家也展现了一定的战略自主性,这对美国的中东影响力带来一定的冲击。比如,沙特王储萨勒曼和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扬寻求更自主化的外交政策,重视和中国、俄罗斯的发展合作。其中,中国是海湾国家的头号贸易及经济合作伙伴,俄罗斯是海湾国家的能源伙伴。今年5月就任的阿联酋总统阿勒纳哈扬还在10月访问了俄罗斯。

  今年是极端天气集中爆发的一年,欧洲、北美、南美、亚洲都遭遇高温热浪、干旱、洪水、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欧洲多地7月气温超过40摄氏度以上,导致交通不便和用水短缺。3月至4月的“印巴热浪”,导致印度气温达到30年来最高值(逼近50摄氏度),而随后巴基斯坦的“世纪大洪水”更是造成1/3的国土遭遇水患,1000万人流离失所。在南半球,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等国也遭遇历史性的热浪。澳大利亚西部的昂斯洛(Onslow)气温一度达50.7摄氏度。美国西南部也遭遇了破纪录的干旱灾害,个别州农作物减产,美国最大水库米德湖(Lake Mead)的水位降至1937年4月以来的最低点。而佛罗里达州则继续遭受飓风侵袭。联合国气候变化小组今年警告,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NASA)2022年发布了美国最大水库米德湖过去22年间的卫星对比图,生动展示了水位急剧萎缩的残酷现实。

  即便如此,今年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争论和谈判也未取得积极的实质性进展。欧洲多国也因俄乌战争加剧能源危机的情况下重启煤炭和化石燃料发电。8月份拜登政府通过《通胀削减法案》,致力于发展清洁能源。根据该法案,美国将在气候和清洁能源领域投资约3700亿美元,目标是到2030年将全美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约40%。但也有分析认为,该法案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微乎其微。国际层面,埃及COP27气候峰会在逐步削减和弃用化石燃料方面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此次峰会唯一值得一提的成果是设立“损失和损害基金”,为遭受洪水、干旱、热浪、饥荒及风暴等自然灾害冲击的贫困国家提供资金支持,但基金来源和运作模式尚待2023年气候峰会讨论。

  今年9月8日96岁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驾崩,其子查尔斯继位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今年也同样见证了英国政坛首相“走马灯”般更替的闹剧,进一步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英国民众在短短4个月内见证了3位首相、3位内阁大臣和4位财政大臣。7月7日,时任首相约翰逊在内阁要员请辞、政府难以为继的困境中宣布辞职。经历2个月的党首竞选后,保守党内部继续被撕裂,最终特拉斯在9月6日接任首相。但她激进的财政政策引发金融市场震荡,最终被迫于10月下台,之后苏纳克接班,成为英国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首相。CNN曾评价称,美英政治体系的持久力在于其稳定的权力有序转移,但在大西洋两岸,这种基础都受到了质疑。接下来,苏纳克仍然面临英国持续高通胀、英镑贬值、经济衰退风险等内部挑战。而对英国民众而言,保守党最大的挑战是尚未兑现当年主张脱欧时做出的经济承诺。

  伊朗“头巾革命”。2022年9月,伊朗首都德黑兰爆发示威运动并蔓延至伊朗的30个省份,被西方媒体称为“头巾革命”。这场示威被视为1979年伊朗颜色革命以来对伊朗当政者最大的一次挑战。伊朗领导人指控美国和以色列操纵了这一抗议。根据非营利组织伊朗人权组织的统计,截至2022年11月29日,至少448人在示威中因政府干预而丧命,其中包括60名未成年人。目前,伊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40%,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年轻人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西方舆论猜测,经济衰退和政治压力会引发伊朗的又一次颜色革命,2023年将是关键一年。

  ▲2022年9月16日,22岁的伊朗女性阿米尼因涉嫌违反伊朗头巾法被道德警察逮捕,在昏迷3天后死亡。此事引发全球关注,伊朗由此爆发了一场持续的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

  斯里兰卡“破产”。受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持续打击,加上地方腐败和俄乌战争的影响,斯里兰卡政府4月份宣布破产。这是自1948年独立以来斯里兰卡史上第一次主权违约,也是亚太地区在21世纪第一个进入主权违约的国家。这次破产也是2019年斯里兰卡经济危机持续的结果。它导致了燃料和天然气价格飞涨、通胀率飙升,外汇储备几乎耗尽,医疗用品和居民用电短缺的困境。7月,数千抗议者冲入,迫使时任总统拉贾帕克萨(Gotabaya Rajapaksa)出逃。之后担任六任总理的维克拉马辛哈(Ranil Wickremesinghe)接任总统,求助于中国、印度、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该国危机尚未解除。

  巴基斯坦总理被罢免。巴基斯坦国会今年4月投票通过对原任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的不信任动议,使他成为巴基斯坦历史上首位被国会罢免的总理。伊姆兰·汗下台之后,反对党领袖谢里夫(Shehbaz Sharif)接任总理。伊姆兰·下台后一直在巴基斯坦各地举行政治集会和抗议示威,寻求推翻谢里夫政府,并在11月的枪击事件中受伤。谢里夫政府则忙于应对各种各样的经济难题与债务困境,包括巴基斯坦遭遇的世纪洪灾的影响。8月,IMF通过了一项救助方案,阻止巴基斯坦经济奔溃。但巴基斯坦国内形势有可能在2023年持续恶化。

  2022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将会延续至2023年。比如,乌克兰、叙利亚、阿富汗、南苏丹、也门、海地和埃塞尔比亚等地的难民和人道主义危机并未得到有效缓解。根据联合国数据,现在大约有3200万难民分布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2023年,俄乌战争、台海风险、伊朗国内政治压力、阿富汗禁止女性接受教育、以色列新政府以及也门和叙利亚等国尚未解决的冲突,都有可能搅动地区局势。

  新年之际,欧洲火药桶巴尔干半岛危机四伏,塞尔维亚进入战备状态,随时面对科索沃和北约的“进攻”。另外,后疫情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加上俄乌战争加剧的高通胀风险,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下调了今年和明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尤其是美联储的连续加息,也加大了贫穷国家的负债压力。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及其他贫困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形势堪忧。一些国家科技企业的裁员潮已经出现。如何把握好货币政策和金融风险之间的平衡,防止经济进一步衰退,将是各国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Copyright © 2026 奇亿娱乐注册-平台登录地址-首页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

倾城娱乐注册 倾城娱乐登录 倾城娱乐平台